江門高新區大步挺進創新型經濟主導的高水平園區
2018年,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工業總產值實現534.9億元,首次突破500億元關口;2018年,園區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3.43%,居江門市首位;2018年配套近3000萬元專項用于人才工作,其中用于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建設、項目扶持資助、技能人才補貼發放等超過2000萬元;園區專利授權超過2000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7件以上……
近年來,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堅持創新驅動,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機遇,打造產城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在多方面發力,所取得的成就讓人眼前一亮,并在多個方面實現蛻變,讓人耳目一新。
金秋時節,記者走進在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看到這里有多個重大項目如火如荼建設中,處處洋溢著大建設、大發展的新氣息;在城央綠廊,每天傍晚隨處可見人們徜徉在河畔綠道之間,享受著生活的美好;在廠房和辦公間里,奔忙的高新人為園區的建設發展奮力拼搏,散發著干事創業的激情……
記者3年前來這里時,正值江門高新區、江門市江海區合署辦公3周年之際,那時候的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正處于集中建設發展工業時期,3年后記者再次走進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深切地感受到政府真誠與貼心的服務,這里城市景觀更美了,生活配套更完善了。如今的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堅持創新驅動,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機遇,加快城市建設,為吸引人才增添籌碼,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園區正朝著建設以創新型經濟為主導的高水平高新區的目標邁步前進。
實體經濟大幅提升
發展后勁強勁
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坐落于西江之濱、江門市區東南部,園區水陸空交通便利,在奧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推動下,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積極抓住發展機遇,勇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先行者,以做大規模、做優質量、做強實力為目標,堅定不移地發展實體經濟,重點發展高端機電、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三大產業,實體經濟大幅提升。
?。玻埃保改杲T高新區(江海區)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2.4億元,同比增長1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1億元,同比增長2.4%;進出口總額256.6億元,同比增長26.1%,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江門市前列。園區工業總產值實現534.9億元,首次突破500億元關口。在2018年度公布的全國157家國家級高新區排名中,江門高新區綜合排名從64位提升至62位,連續4年保持爭先進位。
在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各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的背后,是園區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推進產業平臺提質、全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篤定與堅持。
一年間,江門高新區(江海區)赴深圳舉辦招商推介會,斬獲國際化龍頭產業項目;大項目集中簽約、動工“花開兩朵”;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攬回多個高端項目簽約進駐……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步伐堅實進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項目建設撐起實體經濟發展“四梁八柱”。統計數據顯示,近兩年的重大項目全部達產后,年產值預計將超過400億元,江門高新區(江海區)也將步入發展爆發期。
江門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江海區委書記彭章瑞表示,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發動機,狠抓項目,才能促發展。
作為江門高新區(江海區)近兩年重點推動的一個大項目,優美科長信新材料項目更是園區經濟發展的“拳頭”項目。
據悉,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優美科集團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科技材料公司,擁有全球59個生產基地,20個研發中心和10400名員工,其產品應用領域覆蓋貴金屬回收、汽車尾氣催化劑和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等,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記者在優美科長信項目的施工現場,看到二期廠房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說,為配合全球電動汽車快速增長的需要,并保持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全球市場上的領頭羊地位,比利時優美科集團計劃在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內打造一個全球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材料的核心產業基地,項目占地約500畝,總投資超30億元。
據悉,該項目主要鋰電材料生產車間正在緊鑼密鼓地安裝生產設備,項目一期已于今年6月試產,目前已實現量產。項目二期已于2019年3月動工,預計2021年竣工,項目整體達產后,預計年產值超200億元。
“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軟硬件配套完善,尤其政府給予項目的支持力度很大,所以我們選擇在江門高新區(江海區)落戶。在整個項目推進過程中,江門高新區(江海區)也給予了很大支持,專門成立了項目推進小組,定期召開項目推進會,積極推動項目建設?!惫ぷ魅藛T介紹說。
與優美科長信一樣,眾多項目都選擇落戶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園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廣中江、中江、江珠橫貫兩區,廣珠城軌、深茂鐵路穿境而過,隨著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的建成,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將全面融入珠三角重要城市1小時生活圈,成為江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
為進一步健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編制完成《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并積極推進3000噸級的公共碼頭建設,使大宗商品更是可以直接通過碼頭運輸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大港口。
育才引才留才
科技創新工作邁上新臺階
江門是中國第一僑鄉,這里有著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一直以來,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落實“八大舉措”,加快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研發機構建設,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規劃,充分發揮金融支撐作用,不斷優化創新發展環境。
如今,這里的創新主體不斷增多,平臺載體建設不斷加強,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優化,越來越多有創業夢想的人在這里聚集,創新之花在這里綻放結果……
在創新平臺建設方面,江門高新區(江海區)致力于打造高端裝備、新材料和新一代電子信息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先后搭建起江門“僑夢苑”、珠三角(江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等六大“國字號”平臺,此外,園區還重點引進了啟迪之星(江門),依托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的深厚產業基礎和優勢要素稟賦,積極打造江門高新區(江海區)重點支持產業的孵化體系。
在研發投入及創新主體培育方面,江門高新區(江海區)2018年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3.43%,居江門市首位。園區專利授權超過2000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7件以上。高企存量已達37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已達350家。各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已達33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過62%,產值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
在創新人才培育方面,大力培育高端人才,2018年全年新增博士24人、碩士49人、高級職稱和高技能人才764人,2人獲國家級人才榮譽稱號,10人獲江門市級人才項目資助,成功申報創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該站為江門市首家園區類博士后工作站。
在眾多的創新團隊中,江門市阪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周中濤率領的阪橋團隊是江門高新區(江海區)頗具代表性的創新隊伍,企業于深圳起家,后輾轉多地謀求發展,于2006年落戶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從此與園區共同成長。
周中濤介紹說,初到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時,園區環境還略顯荒涼,阪橋公司也只有租用的兩層小廠房,好在政府耐心鼓勵支持,送政策、送技術扶持、送貼心服務,經過不懈努力,堅持創新研發,阪橋研發出可3D打印的油墨,簡化打印流程,不排廢水、廢渣,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阪橋也實現跨越發展,兩層的廠房換成了寬敞明亮的辦公大樓。
越來越多的企業、創業者在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留下創業的足跡。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善用營商環境和服務招引好企業、好項目,并形成良性循環。
在量子高科(中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郝占西博士,他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量子高科公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間深度挖掘企業益生元產品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的微生態健康功能,為企業戰略發展提供強力技術支撐。
郝博士向記者介紹說,當時剛到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時,涉及到辦理居住證的事,人才管家找到他,不到一個月就把居住證辦好了,
更讓郝博士感動的是,孩子快上一年級的時候,人才管家的工作人員主動聯系他,問詢是否需要幫助孩子辦理入學的事。如此貼心又暖心的舉動,讓郝博士感到,在江門不光是有雄厚的產業基礎,更重要的是政府以情動人、暖心的服務,才吸引更多的人來這里創業、工作,愿意留在這里。
據悉,江門市現已設置人才管家134名,人才管家會統計引進人才家庭的情況,了解每個家庭的需求,積極為高層次人才解決居住、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以良好的服務態度打動人才、留住人才。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抓發展就必須抓人才。2018年,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出臺的《高新區(江海區)推進人才強區戰略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未來3年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將以引育“高精尖缺”人才為核心,以做優做強人才發展平臺為抓手,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進一步發揮政府引導和企業主體的作用,營造引才、育才、用才、留才良好環境,為把園區建設成為創新型經濟主導的高水平高新區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為推動舉措落地扎實有力,江門高新區(江海區)還強化資金保障,按照不低于本地區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收入2%的標準設立區人才發展專項資金。2018年配套近3000萬元專項用于人才工作,其中用于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建設、項目扶持資助、技能人才補貼發放等超過2000萬元。
截至今年8月上旬,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其中園區工作站1家),園區工作站分站4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1家,廣東省博士工作站4家,在站博士后人數達20人,創歷史最高水平。通過推進“博士后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博士后國際孵化基地”“博士后雙創園”“研究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已建成集“培養、苗圃、育成、加速器”為一體的服務平臺和形成人才創新“生態圈”。
城市功能持續優化
產城融合步伐加快邁進
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發展成果的直觀體現。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在城市建設方面提出,要實施城市品質提升工程,打造高品質的生態發展區,打造“半城都市半城綠”的城市格局,不斷完善宜居宜業宜商環境。城市交通、環境及教育等方面的蛻變,更加讓人耳目一新。
據悉,為促進江門高新區(江海區)與蓬江區的互聯互通,園區修建了釜山人行天橋,全長約127米,寬7米,總投資約3000萬元。天橋已于今年6月24日通行,市民穿行而過僅需不到5分鐘,便直達對岸的白水帶公園、體育公園。
在區域教育提升上,2016年11月以來,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制定了《江海區落實“三二一”工程建設工作方案》,提出“3+1”工作目標,三所學校(景賢小學、實驗小學、朗晴小學)建設正式拉開,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此外,在城市環境方面,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更是不遺余力打造了城央綠廊項目,從江門船廠至港澳碼頭,總長約20公里,縱深約1公里,計劃利用3年時間沿江門河、西江邊高標準打造一條集體育運動、工業遺存、總部經濟及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城市中央河濱休閑景觀帶,其建成后有望成為城市名片,為園區產業發展壯大提供更加強大的承載力。
2018年,城央綠廊項目已完成了勝利大橋至演藝中心4公里啟動段全要素提升,重點實施江南路四道貫通、釜山公園升級改造、建筑外立面改造等項目,實現了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為園區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帶,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休閑運動的好去處。
?。玻埃保鼓?,城央綠廊項目由啟動段往東西兩側繼續延伸,西側從勝利大橋至江門船廠段,東側從演藝中心至北街大橋段,總長約7公里。重點實施河岸沿線的“四道貫通”工程,城市陽臺、兒童公園、江海云道、西江外灘及啟動下沙水上人家公園、下沙天橋等,實現城市面貌明顯改觀。
城央綠廊投入使用以來,越來越多的市民習慣了每天到城央綠廊去散步、休閑。最近,在江門演藝中心工作的李成娟,每天晚上下班后都會換上運動裝,到附近的城央綠廊慢跑一下。在江門河南岸倚河而建、穿梭城區間的騎行道、步行道、跑步道、綠化道并列,在這里跑上一圈,壓力頓減。“以前跑步喜歡到公園里面跑,想不到在城市中的綠道跑步也很舒適。”提起城央綠廊,李成娟贊不絕口。
而在城央綠廊釜山公園段馬路對面,園區新建了18個高標準室外籃球場,為體育愛好者增加了鍛煉身體的設施,升級休閑活動區、改造停車場,增設淋浴、廁所等公共設施,進一步增強體育公園使用功能。據悉,該項目總投資約3000萬元,已于今年2月全面免費對外開放,為市民提供了更優質的文體服務。
與此同時,城央綠廊也為江門演藝中心增添了不少人氣。今年春節期間,江門演藝中心活動豐富多彩,人們逛花市、看演出、看電影,總人流超5萬人次。據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工作人員介紹,演藝中心全年上演大型演出近300場,已成為江門市文化地標?!敖T高新區(江海區),城市環境越來越好,我們享受到了更優質的居住、醫療、教育資源,生活也越來越幸福了。”一位在城央綠廊散步的王女士告訴記者。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將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扎實推進珠三角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努力為人民謀幸福,為區域發展添活力。如今,一個幸福宜居、以創新型經濟為主導的高水平高新區正闊步向我們走來。